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融合没有标准答案 融合思路可以借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18-08-07 15:27:02

融合没有标准答案 融合思路可以借鉴

第八届数博会现场的融合成果展示引人驻足。 本报见习记者 杨志成 摄

“过去我们一直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期刊质量、节目质量上。现在我们应该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融媒体的核心一定是受众的注意力。”在7月26日召开的2018融媒体创新发展论坛上,中文集团数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寅一句话道出了他对融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在加速媒体融合方面都动作频频。虽然到现在,媒体融合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答案,但一些地区、一些单位在媒体融合方面的新探索和新举措,可以借鉴。

创新传播方式

拓宽传播渠道

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劣势在于难以做到即时性传播、个性化服务和多向互动。当前,网站、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体形态,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新闻处处长丁智勇认为,当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必须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传统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好新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渠道,改变传统媒体以版面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打通系统内部纸媒、PC端、移动客户端媒体集群的信息生产渠道,重构互联网条件下策、采、编、发一体化流程,最终向受众提供及时、全面、权威的内容产品。

在拓宽传播渠道方面,近段时间,北京区县级媒体的改革受到业界极大关注。6月16日,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6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6月23日,北京市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7月12日,北京市房山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

“各区新成立的融媒体中心都整合了区域内的报纸、电视台、网站等资源,打破了原有媒体平台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苏介绍说,这些融媒体中心将以移动传播为主要渠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生成、多媒体传播,达到各区域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另外,为了更好达到传播效果,在拓宽传播平台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了集舆情研判、统一采集、“中央厨房”、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媒立方”。据浙报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任海平介绍,该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了融合纸媒、网站、APP、“两微”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进而促进团队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强化用户理念

实现精准对接

以往媒体是以生产内容为主,媒体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而未来媒体不仅要根据受众需求生产内容,还要做好服务。

由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社融媒体中心代运营的公众号成果喜人,日前订阅数突破30万。谈及运营关键,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社总编辑助理、融媒体中心主任邢丹说,关键在于服务。“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的切身感受是,刊物读者与新媒体用户在‘黏性’的自由度上有很大不同。”她解释道,刊物读者多是老客户,不会因为一两期内容不感兴趣而放弃订阅,新媒体用户则不然,如果有一两篇不喜欢的文章,随时都会被取消关注。因此,必须加强新媒体传播的针对性服务,才能吸引受众、留住受众,进而增加受众,才能放大党刊好声音,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同样,浙报集团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建立了传播影响力指标体系,将稿件在新媒体平台的阅读量、互动量和转载量作为考核指标,将互联网传播效果作为主要权重代替传统的打分和绩效考评,从而评估媒体的绩效成绩。在任海平看来,这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就是阵地,首先要通过好的新闻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才能有接下来的精准服务和变现。

在这方面,中文集团数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坚持线上出版配合线下出版,受众聚合配合精准推送,满足不同领域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一家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网智天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以数据流、资金流和情感流为主体的大数据三角生态圈。据该公司首席战略官莫倩介绍,智能机器人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出网络用户的情感,根据受众心理预期可以精准打造文化产品。反过来,用这些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情感需求,而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又会形成新的数据,通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了不断流动的闭环。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提升全媒体综合素质

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着一方面优势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留下的人员已经习惯了原有的发展模式,不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等困境。

在丁智勇看来,作为出版单位,首先,要重视开展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对现有人才向新媒体人才的转型;其次,要加强与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为行业储备人才;再次,要探索建立一条真正适合融合发展的激励约束等用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级晋升制度、薪酬分配办法等,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而建立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打造全媒型记者,浙报集团为采编人员发放了全媒体采访包,里边包括智能手机、外接镜头、手持三脚架、麦克风等专业设备,可以满足录音录像、视频直播、无线传输等需求。“要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加快推动现有人员向全媒型记者、全媒型编辑等人才转型。”任海平说。

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方面,丁智勇还谈道,作为报刊出版单位,要创新内部机制,优化传统出版采编流程,打造优质内容产品。同时,优化出版流程不是简化流程,报刊出版单位要坚持线上出版和线下出版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切实提升出版质量。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